规章制度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班主任工作

发布人: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1,105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5日

一、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的重要性

1、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

正如学生所说:“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自己想学习。”

2、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影响学习。

3、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提供了满足。在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基础上,学生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爱集体、爱家乡、爱他人、爱祖国等。

4、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会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会体会到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逐渐发展成健康的个性。

5、要想成一名出色的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1、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知识优势,树立威权,阐述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赢得学生的尊重,适度展示爱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快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达到“知彼知己”的目的。

2、课外活动中建起来。

3、校外活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3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四、教育工作中注意以下三点

1、坚信人是可以教育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2、从着眼于并切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设计、安排教育活动。

3、自觉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五、教师能力结构

1、组织管理能力

处理教材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来加工处理教材内容和组织教学。

组织班集体的能力,向班集体提出前进目标,善于计划和安排,有周密的布置和检查,完好的秩序和制度,培育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气氛,围绕前进目标努力。

2、语言表达能力

A、通俗准确;B、有较强的逻辑性;C、以口头语言为主,做到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化”交替使用;D、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配合,体态语言自然逼真,恰 到好处;E、监听自己语言的能力。

3、教育机智

综合运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是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要重视自己性情的陶冶,遇事能镇静、安详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4、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

教师要熟练地通过多媒体技术、高通星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动、灵活、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利用信息优化设计教学进程,合理选择教法,使之具备超前性。

5、教育科研能力

即自己不断学习和上进的能力,跟上社会的发展,把握新的教学质量准则。

六、教师的职业道德

1、忠于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以身作则。

七、教师的知识结构

1、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2、比较广泛的人化科学知识;3、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八、教师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意志品质;2、稳定的情绪;3、良好的性格特征;4、清晰的角色意识(优秀教师来衡量自己、自觉评价与调节自己的行为、自尊、自重、自爱、自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出理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感情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是最原始的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

九、教师的角色和素养要求

教师的职业角色:1、文化知识的传递者;2、学生的榜样;3、学生的集体的领导者;4、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十、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和组织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十一、教学原则

1、教学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正确地解释和说明客观世界、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

2、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

A、重视知识结构,强调研究方法,“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B、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潜在的智力,在学生上下功夫发展学生;

C、改革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是高学生自学能力、动力能力、创造能力;

D、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

3、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先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联系实际基础上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其次,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再次学习理论和参加实践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原则

A、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责任感和探求真理的精神;

B、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

C、各个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组织、督促、检查,发扬教学民主,听取意见,注重师生情,相互尊重。

5、直观性原则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6、循序渐进的原则

A、系统教学;B、要注意连贯;C、教学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和积极性,加强教学功能。

7、巩固性原则

A、讲课清楚明白,使学生听懂学会,这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前提。

B、组织好复习和应用掌握科学的记忆法。

8、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教学的基本原则:坚持启发、勇于创新、机智灵活。

班主任的任务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统一协调本班的教育力理,全面关心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健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了解和研究中学生

了解中学生集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班级基本情况:全班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学生来源;年龄组成;团队员人数、姓名;学生中先进、中间和后进的分布状况等。B、班集体形成情况;班集体形成所处的阶段、特点;班级存在哪些团体,团体的核心人物是谁,团体对集体的影响;班级领导核心是否健全;同学关系,包括男女学生关系怎样;班集体舆论倾向、班风班貌等。C、班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D、班级原有的教育基础,如采取过的主要教育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班级曾受过的表扬和批评,等等。

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中学班主任在观察中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观察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否则观察的“现象”便可能是“假象”,获取的信息不具有可靠性。B、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学生做系统的观察。C、要做好观察记录,到一定时候要把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研究和整理,为制订教育措施做好准备工作。

2、谈话。谈话应注意以下几点:A、要做好谈话的充分准备,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还要对谈话的时间、地点、进行的方式等等加以周密的考虑。B、谈话态度要亲切、诚恳,不能让学生感到紧张、拘谨,更不能造成教量独白。C、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注意谈话的技巧,启发、引导中学生说出心里话。D、注意发挥非正式谈话的作用。非正的谈话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此情形下,中学生易于敞开心扉。

3、研究书面材料。记载学生情况,如学生登记表、学籍卡、体检表、成绩单、作业本、试卷、班级日志、周记、好人好事登记簿、图书借阅登记簿等。

4、调查访问。调查访问就是采用访问、开调查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教师、中学生以及社会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还要向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团的负责人、原任班主任和校外常接触的人,以及街道、村干部和群众等,进行一些专题调查。

中学班主任要对观察、谈话、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依据。

二、进行班级教育和心理指导

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的。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和升学与变业的选择,进行恋爱、卫生、职业指导,激励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己任的思想,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教育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全班学业成绩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班主任要善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中学生克服困难和刻苦学生的意志,引导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班主任应该注意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卫生,克服他们的厌学心理,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形成心进疲劳。通过班主任的工作协调各任课教师的教学,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常规工作

1、安排工作程序。班主任工作有一定的计划性,工作程序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落实到班级

工作中,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A、每个学期初,要发动全班中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制订班级奋斗目标,确定每个成员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肓负的职责与角色。B、期中要着重分析教学情况,并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目标进行检查,修订班级工作计划。C、期末要接受学校对班级工作的检查,总结评比班级工作,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部署班级的假期活动。

2、教育例会。班主任的教育例会包括每天的晨会;每周的校会、班会与团支部组织生活会;每月分别召开一次团支委员会、班会、队委干部会议。在开会过程中要强调会风会纪,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3、传统活动。班主任可以相对稳定地结合有关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传统教育活动。例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纪念日讲学生运动的光荣传统。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中学生和班级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A、要确定社会实践的目标,对每项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要使每个中学生明确具体的要求,了解活动的意义和达到的目的;B、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中学生听从指挥、严守纪律、认真听讲、虚心学习、认真记录;3、活分理处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组织交流,要注意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邀请任课教师一起参加活动。

5、积累资料。班级工作的资料十分重要,它既可以帮助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也可以起到直接教育全班学生的作用。班主任所要积累的资料一般有三种:A、北景资料:对中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长、成长过程有比较详细的记载;B、纪实资料:班级的主要活动要有原始记录,既要记录班级的好人好事,又要记录违反纪律的行为;C、总结资料:每学期每学年的班级状况和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必须加以书面总结,并力求撰写论文参加各种研讨活动。有条件的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五、组织课外教育活动,指导团队工作

1、组织中学生参加课外和校外活动,关心中学生生活,增强中学生体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发挥他拉的爱好与特长,提高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指导班级团队工作。许多教育活动都是在班级与团队中开展的,班委会和团队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为了充分发挥班委会、团队组织的骨干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中学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干部制订计划、开展工作,指导他们改进工作方法,但又不包办代替。

六、协调教育各方面的关系

1、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教师形成教师集体,学生校领导要做许多工作,但是班级任课教师集体的形成,班主任应起骨干作用,班主任必须以班级教育工作为中介,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研究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成绩和增进身体健康的措施,制订本班的工作计划,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班主任必须教育学生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树立教师的威信,培养和培进师生感情。此外,班级开展各种重大教育活动,应根据情况请任课教师参加指导。

2、协调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系,争取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必须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应该采取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和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介绍学生在班级的表现,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加外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校外教育。

3、协调学生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从其结合的性质看,有四种类型:A、利益型。B、兴趣型。C、信仰型。D、相似型。从其与班级正式群体的关系看,有三种类型:A、亲班级群体型。B、偏离班级群体型。C、反班级群体型。

七、进行个别教育

班主任教育优秀生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育优秀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优秀生一般具有自信心足、上进心强、知识面广、智力发展有优势等特点,总是处在受夸奖和受人羡慕的气氛中,往往容易引起自我评价过高和骄傲自满的情况,班主任必须适时适度地加以教育。首先要经常提醒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集体生活中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让他们在别人的长处面前感受到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次要注意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分寸,对他们的优点要加以肯定,但不可过于渲染;对他们的缺点要适当地指出,,不可纵容。另外,要委泒他们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一方面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为班级多做工作,另一方面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教育优秀生确立更高的努力目标。

要重视中间生的教育:

第一,调动中间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促使中间学生向先进方面转化。

要重视后进生的工作:

第一,对后进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一是相对观念。二是变化观念。即后进生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随着教育作用的增强和后进生主观努力的提高,后进生是能够取得进步的。三是辨证观念。即后进生身上也存在着长处,闪光之处。四是爱生观念。班主任更要对他们满腔热忱、耐心细致,真正使他们感到教师之爱是无私和崇高。第二,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科学。A、情感导入。B、肯定评价。C、造成“认知失调”。一种以打破后进生心理定势为出发点的转化方法。有一类后进生以为“看破红尘”,不怕管、不怕压、不听劝、不受“贿”,很难教育。班主任要学会打破他们的心理定势并使之产生“认知失调”,这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般可以通过三方面导致后进生产生“认知失调”。一是造成认识与认识之间不协调,即用一种认识来冲击另一认识;二是造成认识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即以某种矛盾行为促使后进生的心理产生不协调;三是造成行为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即让两矛盾的行为在同一后进生身上发生,从而导致他产生心理“失衡”。运用该方法时首先要注意引发后进生“认识失调”的方法要巧;其次要紧紧跟进,及时稳妥地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失衡、建立新的健康的心理平衡,最后要防止产生副作用。

八、评定学生操行和评选三好学生

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评定学生的操行,是在长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是对学生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学生的依据。操行评定要从思想、学习、劳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公正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评语要具体、明确,指出优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评定学生操行,由班主任负责,但要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及团、队干部和学生的意见。

班主任主持评三好学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把评选过程变成对全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第二,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真正优秀的学生评选出来;第三,要掌握“三好”标准,既突出中心,又不偏颇行事;第四,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班主任不能包办代替;第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把不符合常规但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与调皮捣蛋等同视之,也不能以功课门门优秀要求学生。

九、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加强工作的计划性,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可分为学期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制订学期计划的根据是:A、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B、学校领导工作计划的要求。C、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期计划的内容包括班级基本情况分析、学期的教育任务、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等。可以按周或月为阶段订具体执行计划,也可以按某项重大活动的要求来制订执行计划。具体执行计划要明确具体,各项工作均应规定完成期限,分工到人。制订计划要广泛吸取学生意见。

班主任工作总结,分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全面总结要反映本学期全班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找出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专题总结是就班级某一方面的显著变化,或某个学生的突出转变,较大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应该及时,要发动有关人员充分讨论,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班主任要做好总结,并进行经验交流。

班主任工作原则

班主任工作原则是指导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准则或要求,是班主任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应当符合教育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

一、全面教育原则

全面教育原则是指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等全面关心、全面负责,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教育。

二、全员激励原则

全员激励原则就是激励全班每个成员自觉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主动积极地关心班级,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的潜能,完成班级集体的任务。

贯彻全员激励原则,首先要求班主任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包括差学,防止只激励少数升学业有望或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忽略了其余学生。

三、自主参与原则

贯彻自主参与原则,第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第三要正确处理指导性与自主性的关系。

四、心理相容原则

心理相容原则就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促使师生间、学生之间心理上相互认同,情感融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贯彻心理相容的原则要求班主任一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学生能坦诚相见、相互沟通,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二要有教育机智和分寸感,处理好心理相容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心理相容要求教师尊重、理解、热爱、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珍惜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和情感联系,但同时要坚持对学生的合理的严格的要求。三要防止产生认知偏差。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有更大的责任。

五、协同合作原则

协同合作原则就是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班主任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做好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

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主要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力量以及学生等方面。

六、教管结合原则

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教育和管理两位一体。

教管结合原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加强正面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性,不容许采取压服的方法、奴化训练的方法对待学生。

贯彻教管结合原则应当把坚持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在坚持正面引导,传播知识,讲清道理,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思想言行,又要有强制性的纪律约束,即用校纪、校规、守则、制度等来规范学生的长为,对严重违纪者也要给予必要的批评、处分。执行纪律制度时,伴之以说服教育,使批评处理成为教育手段。在坚持常规管理中加强教育。如在校一日常规、课堂常规等管理条例。

班主任工作原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对班级工作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做好班级工作,应统一考虑上述各个原则,以求取得更好的教育与管理效益,进而取得班级教育管理的整体效应。